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对尺桡骨应力的影响。方法用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9只 ,于尺桡骨远端背侧骨表面粘贴应变片 ,在前臂中立位 ,旋前和旋后 40°位 ,应用动态加载方法研究其应力变化。结果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后 ,尺骨切骨远端应力升高 (P <0 0 5 )。桡骨远端应力无变化 (P >0 0 5 )。术后桡骨承受的轴向压力显著升高。结论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在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和稳定腕关节的同时 ,可能对肱桡关节造成不利影响 ,临床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寰枢关节旋转运动CT扫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旋转状态下CT扫描寰枢关节的影像学变化,探讨CT对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组30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组16例、新鲜尸体标本组5例行头部功能位CT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的寰齿前间隙、寰齿侧间隙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的变化。结合标本解剖观察寰枢关节不同旋转状态在SSD法重建图像上的表现。结果不同旋转状态下CT扫描寰枢关节的影像表现变化较大。旋转前后正常组与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组相比:寰齿前间隙及寰枢关节相对旋转范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寰齿侧间隙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寰枢关节不同旋转状态下在SSD法重建图像上表现与标本解剖观察基本一致。结论静态CT扫描不能准确诊断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功能位CT扫描能够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固定。  相似文献   
3.
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博  刘浩 《颈腰痛杂志》2006,27(5):412-415
髓核是椎间盘中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在脊柱退变的病理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是近年来治疗脊柱退变疾病的一项探索。人工髓核可分为椎间盘内植入体和原位灌注型植入体。前者吸水后膨胀,可恢复椎间盘原有高度,保持椎间盘功能,如已临床应用的PDN和实验研究阶段的Aquarelle,NeuDisc,New-cleus;后者是一种液态混合物的多聚体,注入椎间盘后变为固态,充填性好,手术损伤小,正在研制的有DASCOR和BioDisc。PDN已有近10年的临床研究报告,可达到80% ̄90%的成功率,其余人工髓核的临床应用刚开始。总之,人工髓核是一项有发展前景但尚需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和临床研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占髋部骨折的近一半,多见于老年患者。IFF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回顾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手术难度及并发症。总结髓内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展。  相似文献   
5.
朱亮    刘莉  张建梅    蒋红英    杜春萍    魏全   《现代预防医学》2021,(5)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运动耐力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8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前教育,实验组接受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术后1周、术后2周使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 (HHS)、Charnley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HS)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来评估患者的关节功能及运动耐力状况。使用t检验、重复测量分析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 经预康复训练后,实验组不同时间点HHS、CHS和6MWT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别和时间在HHS、CHS和6MWT上有交互作用。实验组HHS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3.594、2.437、5.891,P<0.05);实验组CHS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2.318、3.724、6.439,P<0.05);实验组6MWT在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均优于对照组(t=3.878、5.891、8.750,P<0.05)。简单效应示,术前预康复对改善患者的HHS、CHS和6MWT直接及持续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预康复可改善THA术后患者关节功能和提升运动耐力,且随着时间改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缓释bFGF-PLGA微球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质和生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制备bFGF-PLGA微球,考察其一般性质、体外释药特性和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情况。方法 应用复乳干燥法制备缓释bFGF-PLGA微球(bFGF-PLGA-Ms),并考察其一般性质。采用ELISA法建立用于bFGF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和回归方程,模拟体内条件研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将bFGF-PLGA-Ms加入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表面光滑圆整,球体均匀度好,平均粒径为(1.552±0.015)μm,冻干粉剂为白色粉末状,再分散性良好,临界相对湿度为64%,CH2Cl2残留量低于限量的1/10,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6.43±1.24)%和[(27.18±0.51)×10-3]%。微球体外释药规律符合Higuichi方程:Q=25.884 6t1/2-15.705 1(r=0.997 5),突释期内释放度仅为19.26%,11 d后其释放度达到72.47%。培养初期,bFGF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培养中后期,PLGA微球组A值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q检验,P<0.05)。结论 bFGF-PLGA微球及其冻干粉剂制备工艺良好;微球中bFGF生物活性保存良好,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多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串联合并术后管道易堵塞的并发症,采取不同的冲洗方式,探讨能有效降低管道堵塞的方法。方法 A组为2012年9~12月行VSD术的22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64根。B组为2013年2~6月行VSD术的25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75根。C组为2013年7~11月行了VSD术的23例患者,共安置VSD管道290根。A组采用生理盐水50 mL,每隔4 h脉冲式推注一次;B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C组采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与脉冲式冲洗相结合。结果 3组进行χ2检验,χ2=36.571,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式冲洗能在管道上形成漩涡带走管道上沉积的污垢,持续冲洗+脉冲式能有效防止VSD管道堵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索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至9月有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的脊柱损伤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6例,女1例;年龄16~67岁,平均(39.6±15.4)岁;颈椎1例,胸椎9例,胸腰段4例,腰椎3例;爆裂骨折4例,骨折脱位13例。神经损伤ASIA分级:A级12例,B级2例,D级2例,E级1例。车祸伤2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重物砸伤4例,地震时从楼梯滚落1例。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以预防术后脑脊液漏。记录术后每日的引流量。结果:17例患者有15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出现。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者引流管保留至术后第6~7天。术后未出现头痛、头晕、发热、颈项抵抗、皮疹、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血肿、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随访9个月均未见到切口周围有异常现象。结论: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流体明胶封堵硬脊膜撕裂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加速康复流程下肥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24?kg/m2)、超重组(24~<28?kg/m2)和肥胖组(≥28?kg/m2),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总失血量、术中输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和血容量(PBV)的比值、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肥胖组患者的PBV最高(P?<0.05),肥胖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与超重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术中出血量、总失血量和PBV的比值、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没有异体输血、肺栓塞和切口深层感染,3组深静脉血栓、切口红肿渗出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加速康复流程下,肥胖患者行TKA围术期失血风险更高,其中隐性失血是主要原因,但肥胖患者失血量和血容量的比值、异体输血率、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变化量并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10.
<正>细胞死亡程序包括凋亡、焦亡、自噬、肿胀和坏死等,这些过程依赖于不同的生化机制和遗传途径。焦亡(Pyroptosis)最初由Cookson描述巨噬细胞中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并伴有大量促炎因子的释放的细胞死亡[1]。其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炎症反应形式,为先天免疫系统对病原体侵入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在维持组织内稳态和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